「光照世人捐贈機」志願者分享

「腦之家」行政總監

周家儀
周家儀 「腦之家」行政總監

  我是周家儀,1998年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社會工作學系畢業。年幼時,社會經濟不景,人浮於事,家境匱乏,幸好得到社工的幫忙,度過艱難歲月,自此我便立志投身社福界,幫助弱勢社群,為人謀福,回饋社會。
  「腦之家」慈善機構由教會成員郭文玉博士於1999年創立,至今已有26年歷史。「腦之家」一直致力提升國內和香港小朋友腦部潛能發展,期望增長知識,改變命運。我們幫助一個小朋友的腦部潛能發展,須持續觀察十年,並制定適切的發展方案,因材施教。「腦之家」的口號是:「將最好,給最重要」。「最好」是指給予受惠人士急需和切實的學習資源;「最重要」是指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。迄今,我們已幫助約十萬名小朋友發展腦部潛能,期望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。
  作為「腦之家」慈善機構的行政總監,我感謝教會在香港舉辦「光照世人捐贈機」計畫,並讓「腦之家」和其他四間慈善機構(博愛醫院、膳心連、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、Love21)聯合參與籌款活動,讓市民透過捐贈機,模擬「購買」慈善機構籌募的物品,如食物餐飲、學習工具、技能教材、生活物資、醫療用品等,捐款幫助不同的社群,令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。
  感謝教會承擔計畫的一切製作、宣傳、營運和信用卡手續費,慈善機構不需繳付費用,以確保慈善機構獲得市民的全數善款。市民可自行選擇慈善機構和籌款物品,讓市民知道捐款的實際用途,既務實又貼心。大會邀請了數百位教會成員和傳教士擔任志願者,主動在現場接觸市民,介紹各慈善機構的使命和提供的服務,讓市民加深認識「腦之家」,更令我感到非常驚喜。再者,大會設計的感謝紀念卡,上面分別印有三十款籌募物品外,亦加入慈善機構網頁的二維碼,方便市民瀏覽慈善機構的資料,極具心思創意。我曾經三次以志願者身份到場服務,有一位市民來到現場參觀後,覺得「腦之家」的服務很好;其後,他竟然多次主動到訪「腦之家」位於觀塘的辦事處,但因我外出工作,未能相遇。最後,我們終於遇上了。他對我表示非常認同「腦之家」的使命和服務,以後會持續支持和贊助。這真是一個奇蹟!
  「腦之家」籌款的項目,包括:滾軸溜冰、話劇班、書及教育玩具、家庭旅行及電影會。由於近年經濟一般,很多慈善機構都受到影響,較難籌募善款,「腦之家」亦遇到瓶頸。感謝「光照世人捐贈機」計畫,讓「腦之家」不但沒有因為經濟不景而影響工作和服務,反而籌募到更多善款,令到更多兒童及家庭受惠。
  起初協調員接觸我時,我本以為「光照世人捐贈機」只是放在路邊的「一部柴娃娃售賣機」。但參與後,竟然發現當中涉及如此繁複和艱巨的工作。我感謝教會推行「光照世人捐贈機」計畫,以及教會成員和傳教士的服務。期望日後,我繼續以慈善機構代表的身份參與計畫,並以教會成員的身份擔任志願者,與大家攜手並肩,共襄善舉,服務市民,回饋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