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——調景嶺分會與將軍澳會堂

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——調景嶺分會與將軍澳會堂

中國香港支聯會會長團

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於1949年重新奉獻香港為教會的一個傳道地方。教會南遠東傳道部成立於1955年,自那時起教會成員人數一直穩步增長。大概在1959-1962年間,當教會成員數目在擴大之際,有一群人從中國北方遷移到調景嶺,教會於是派遣了福利及傳道的傳教士到該區作出援助。除接受了有關衛生及食物的基本知識外,很多當地的居民亦接受了耶穌基督福音的教導,受洗加入了教會。

教會於1959年在調景嶺購買了一塊0.32英畝的土地,並在1960年為調景嶺分會建了一所小教堂。而積極出席星期日聚會的約有30至40人。由於調景嶺在地理上的孤立性,許多家庭的年輕成員,在他們逐漸長大後,都紛紛遷往那些有更先進設施的地區,如九龍及新界等,一些人更和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國居住。這種逐步外流情況導致分會的活躍家庭數目減少至只有10個。在僅有的資源下,這個數目不足以維持一個分會,於是教會在1983年8月1日關閉了該分會。

在1988年初,當時的港島支聯會會長楊煒秋憑他的願景,覺得有需要重開調景嶺分會,藉此在該區遷徙前,去尋找並使活躍那些教會成員。經過很多基礎工作後,他獲得了教會的批准,重開調景嶺分會。然而,要使這願景得以實現,是需要教會成員的很多犧牲和經歷艱辛的。

陸留春兄弟的家庭(包括陸氏夫婦及一歲大的兒子)是當時居於調景嶺唯一活躍的家庭。陸兄弟在當時的筲箕灣支會出席聚會,並擔任該支會主教團的諮理。明白到他們在重開調景嶺分會的使命,他和家人願意犧牲他們在筲箕灣支會所過著的正常後期聖徒的生活,藉信心接受了調景嶺分會會長的召喚,分會於1989年5月重開。

藉著忠信成員的堅強意志及對聖職領袖的決定堅決的支持,星期日的聚會得以定期舉行。參與的成員包括一個活躍的家庭,加上港島支聯會的支聯會傳教士及全職傳教士。他們舉行聖餐聚會,為慕道者及傳教士開設主日學課程,亦有聖職及慈助會聚會。分會重開時,教藉人數大概有100人。經過很多探訪工作,確定很多成員已搬離了該區,留下的只有30人,而當中大部分都是較不活躍的。藉著忠信成員及傳教士的熱心和努力,在1989年5月到1992年1月12日的這段日子,有2位姊妹及1位男青年接受了洗禮。

由於不知道他們的特別指派會持續多久,這個分會唯一的家庭時常都有孤寂的感覺。筲箕灣支會的俞昆明兄弟後來被召喚為調景嶺分會會長團的諮理,他那時年事已高,亦患有哮喘。步行到教堂的時間一般只需20分鐘,但對於余兄弟,這段上山前往教堂的路途,則要花很長的時間完成,而他亦需要在中途休息好幾次才能抵達教堂。雖有這些困難,但也沒有使他出席星期日聚會及為教會服務的意志稍減。

除了陸家庭及俞兄弟外,許多人亦在這主的事工上作出很多貢獻。港島支聯會的支聯會傳教士輪流在星期日到分會服務:包括主理聖餐、作講道、帶領主日學課程及探訪較不活躍成員等等。這些支聯會傳教士需花很長的時間往返,但都能準時出席聚會。聶國雄長老和他的同伴是調景嶺分會最後一對全職傳教士,聶兄弟現時是在教會的灣仔教會行政大樓工作。此外,有很多來自其他支會的男女青年亦在該教堂舉辦過活動,並協助在教堂周圍的空地做剪草的工作。

1992年初,由於使活躍及尋找的工作已沒有更多需做的事,當時的支聯會會長謝偉文向教會建議關閉調景嶺分會。陸會長在1992年1月12日的聖餐聚會中宣佈這決定,指示各成員往後返回筲箕灣支會參加聚會。

陸兄弟繼續居住在調景嶺,直至1996年初調景嶺開始清拆為止。他隨後搬到將軍澳,並在當時的順利支會出席聚會。他出席了1998年3月14日的將軍澳會堂的動土禮。當將軍澳支會在2001年7月15日組成時,他被召喚為該支會的第一位主教。陸主教的家庭和俞兄弟的奉獻,在獲批土地興建這宏偉的將軍澳教堂一事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,亦為教會在香港的發展歷史上寫上光輝的一頁。